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二题
@@ ”寻踪法”破题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程式,是从第一段开始破题分析.其实,有的课文不妨改变一下破题方式.如<荷塘月色>,以”荷塘月色”为题,”荷塘月色”是描写主体.然而”主体”的”出场”却是在第四段.我们完全可以从第四段破题: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作品中的”荷塘”和”月色”之美,让学生感受这幅”荷塘月色图”.然后提问:”既然这么美,作者在第6段末为什么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答案就在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于是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分析第1、2、3段,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接着再提问:”作者写荷塘月色,为什么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就需分析第7、8两段,体会作者”忆江南”、”哀时事”的心境.全课采取”抓主体””带两头”的办法,自然就会体会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来.假如我们按照传统的方法,先给学生贴个”颇不宁静”的感情标签,硬要他们用”颇不宁静”的”感情”去欣赏”荷塘月色”,还要让他们去忆”江南旧俗”和”西洲曲”,其效果同上述破题方式比较,差别肯定是很大的.
语文、荷塘月色、引导学生、宁静、学生感受、教学程式、忆江南、方式比较、西洲曲、作品、艺术、欣赏、描写、课文、教师、方法、采莲、标签
G4(教育)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