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与闯入:《雷雨》"客厅"功能解析
曹禺的《雷雨》通过讲述两个家庭的八个主要成员的感情悲剧,集中反映了曹禺对人生的思考.雷雨交加的深夜,当侍萍的身份公之于众时,其余的角色都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体认,这种"突转"与"发现"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雷雨》讲述的是关于家庭隐私的故事,私密的故事本应该发生在更为密闭的空间,曹禺却偏偏将其安排在"客厅"这个公共性较强的空间中展开.周公馆的客厅虽然名为"客厅",但名不副实,它并不是周朴园经常会客的地点.在周公馆内,就客厅、饭厅、卧室、书房四者而言,客厅的公共性又明显高于其他,因此周公馆的客厅应当视为私人宅邸的公共空间.但无论是改新房子的工程师,还是德国的克大夫,这些剧本中真正意义上的客人,却从未在客厅中登场.在客厅登场的主要人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人,而是"主人",这就加强了故事的张力.
2020-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