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8476.2015.04.010
非连续性文本价值归正及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结构完整、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如图表、广告、说明书、备忘录、报告等.它最早出现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阅读素养评估项目(PISA)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首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要求,从而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课标》指出,教学非连续性文本目的在于“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即获取信息,但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意图是什么,《课标》并没有做出明确界定.教学是在价值指导下展开的,《课标》并没有对其做出明晰的价值定位,也没有指明其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缺乏明晰价值引导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际上处于“暗中摸索”状态.
非连续性、文本价值、阅读教学、获取信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文本阅读、课标、阅读素养、阅读材料、义务教育、评估项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价值指导、价值引导、价值取向、价值定位、国际学生、有价值、叙事性
I20;I0-
2015-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