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8008.2006.04.001
道教哲学与身心治疗——以老子《道德经》为中心的讨论
以<道德经>为核心理解与诠释现代人所面对的生死学问题,首先对"语言的异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评论;并进一步指出:人应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让事物回到如如不动的寂静状态,以治疗语言系统介入这个本真状态后所衍生的种种问题.就宇宙人生问题的终究极思考,儒家的思考面向是"自觉",道家思考的面向是"自然".儒道思考的面向不同,论及语言介入天地元始之状态,亦颇有差异.道家极力想摆脱名言系统的束缚,而强调回到本来彼此互融和谐的场域.他强调"尊道而贵德"以生长代替竞争.道家强调从日常生活检查自己的内心状态,作一逆向、解构的思考,消除话语系统产生的对立,尊重各套话语系统的存在,让万物回归,道通为一.道家强调"去名以就实",回归生命的和谐状态.跨过话语,直入存在之源,由此存在之源的自发和谐与调适,如此便对既成的意识形态有一解构之作用.能致虚守静、涤除玄览,让生命回到自由真实的状态,这时便不必通过人间的话语来沟通,他通过自然的天籁来呼应;如此"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正标识着"存有的治疗学"之建立.
存有的治疗、自然、天地、尊道贵德、致虚守静、否定性思考
24
B95(道教)
2006-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