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御制诗看乾隆朝君臣的绘画交流——以翰林画家邹一桂为例
乾隆朝的翰林画家以董邦达(1696-1769)、钱维城(1720-1772)、邹一桂(1686-1772)最受帝王青睐.其中,邹一桂虽最为年长,不过却入仕较晚,雍正五年(1727)42岁时才得以进士出身,且此后不久便又任职远离帝京的广西、贵州,直至乾隆七年(1742)57岁时才予以回京,开始了自己长达16年[2]的宫廷生涯.从职业身份上讲,翰林画家首先是身居要职的官员,然后才是伴随君王左右的画家.宫廷既给他们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同时也为其预先制定了诸多的清规戒律.不过,因为君王的喜好,像邹一桂这样杰出的画家则总能在矛盾和冲突中将自己的才艺尽情地发挥出来.而一言九鼎的帝王,在正襟危坐的面具背后也有其情性俊发乃至温情款款的另一面.在君臣的绘画交流中,乾隆最爱在翰林画家的作品上题诗,根据乾隆《御制诗集》的统计,其仅在邹一桂的花鸟画上便至少题诗100余首.就艺术水准而言,乾隆的诗乏善可陈,然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则可谓为后人保存了数量庞大的珍贵史料.
10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清代江苏籍翰林画家研究”2018SJA1077
202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