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滑断裂带岩石组成和构造特征分析:以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为例
断裂蠕滑可以连续释放部分构造应力,但仍可能造成重大的地质灾害,甚至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断层岩是断裂作用中的直接产物,其物质组成和内部构造可为揭示断裂带滑移机制提供关键信息.2008年Mw 7.9汶川地震中破裂的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具有蠕滑性质,是探究大陆内部蠕滑断裂滑移机制的最佳案例.本文以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地表探槽和深部钻孔的断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碎屑统计、X射线粉末衍射矿物分析、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该断裂带断层泥碎屑含量和颗粒大小均小于断层角砾岩,其粘土矿物含量高达50%以上,且断层岩中普遍发育粘土-碎屑组构以及拖尾构造、似S-C组构等多种压溶构造.综合分析发现压溶作用、低摩擦系数物质以及颗粒滑移对灌县-安县断裂带的蠕滑变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三者相辅相成,因此认为灌县-安县断裂带的蠕滑过程主要是压溶作用和摩擦-颗粒滑移机制共同作用,该认识可更好地了解地震周期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断层岩、物质组成、构造变形、蠕滑机制、灌县-安县断裂带
36
P542.3(构造地质学)
本文受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开放研究课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项目
2021-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3209-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