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盆地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青海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往有关共和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岩浆岩成因机制的认识分歧较大,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露头岩石方面.本文以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深部花岗岩岩芯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长石电子探针、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矿物组成及长石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主要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奥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36.5 ±1.7Ma,英云闪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41.6 ±3.0Ma.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这些花岗岩主要为准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全岩Ta-Nb-Hf等不相容元素图解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共和盆地的236.5 ~241.6Ma花岗岩显示火山弧及同碰撞花岗岩成分特征,说明中三叠世共和地区发生俯冲-碰撞转换.结合本文数据与区域背景资料,作者认为:共和盆地早-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的形成与印支期宗务隆洋的南向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此时,在宗务隆-青海南山-西秦岭北缘存在统一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在236 ~241Ma时发生俯冲-碰撞转换;晚三叠世时宗务隆-青海南山-西秦岭北缘已处于碰撞期和后碰撞期.
共和盆地、干热岩、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俯冲-碰撞转换
36
P588.121;P597.3(岩石学)
本文受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先导研究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南京大学内生金属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青海省重点研发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2021-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3152-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