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地区南北向分布了三条分支蛇绿岩亚带,它们记录了该地区中特提斯洋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对于该地区洋盆俯冲消减动力学过程一直缺乏有效制约.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新近厘定的安山岩和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安山岩主要呈不整合覆盖于晚三叠世沉积地层之上,或与侏罗纪俯冲增生杂岩和橄榄岩以断层接触,闪长岩主要呈岩脉体侵入于橄榄岩中.锆石U-Pb定年表明,安山岩和闪长岩均形成于中晚侏罗世(165~ 161Ma).安山岩和闪长岩地球化学组成类似,它们大都具有高的MgO含量和Mg#值,这与高镁安山岩相类似.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和Rb、Th、U、Pb等元素,亏损Ba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同时,样品还显示出较低的Ba/Th和较高的(La/Sm)N比值,以及负的锆石εHf(t)值和古老的锆石Hf模式年龄.这些特征表明这些高镁安山岩和闪长岩是大洋板片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认为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靠近海沟的大陆边缘环境,是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中段北拉-拉弄分支洋盆初始俯冲消减的产物,该初始俯冲作用可能与安多微陆块和南羌塘地块碰撞导致的俯冲南向跃迁有关.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特提斯洋、高镁安山岩、初始俯冲、俯冲跃迁
35
P588.144;P597.3(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55103、41872240;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7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30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60、DD2019037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J1705、YYWF201704
2019-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3097-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