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洋打开时间的地层古生物约束
西藏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间是争议性较大的科学问题.班公湖-怒江洋两侧的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层序的对比可以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时间.从地层层序上来看,拉萨地块在晚古生代大冰期结束之后是一由碎屑岩到碳酸盐转变的稳定地层序列;而南羌塘地块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东西向存在较大的相变,西部下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之上存在间断面,不整合于上二叠统吉普日阿群之下;而东部下二叠统到中二叠统都是玄武岩和灰岩组成的鲁谷组.古生物地理上,南羌塘地块晚二叠世含有典型暖水的(虫廷)类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与拉萨地块形成显著差别;南羌塘地块中二叠世主要的Eopolydiexodina(虫廷)类动物群也与拉萨地块的Nankinella-Chusenella(虫廷)类动物群产生明显差异;再者,南羌塘地块早二叠世晚期的(虫廷)类、珊瑚类和腕足类都呈现明显暖水的特征,但这些动物群在拉萨至今未有报道.综合南羌塘和拉萨地块地层层序、古生物地理特征上的差异,班公湖-怒江洋至少从中二叠世(~269Ma)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班公湖-怒江洋在中二叠世以前和冰期结束之后的时间段内打开.
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二叠纪、古生物地理、古地理
35
P52;P542(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55205;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706;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16282
2019-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3083-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