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87m,平均品位1.85×10-6,最高品位13.65×10-6.该深钻有效验证了胶东金矿3000m深部的资源潜力,被誉为“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据研究预测,深钻控制的吴一村预测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约900t,整个胶东地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4000t左右.焦家断裂带从浅部到深部倾角逐步变缓,焦家金矿带深部从破碎特征、蚀变矿化特征、构造岩类型等方面与浅部及中深部存在差异,具有分带性,一般从外向内分为碎裂状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断层泥等带;焦家金矿带深部黄铁绢英岩仅局部出现在破碎蚀变最强部位,不连续,常呈条带状、透镜状出现;深部矿体主要位于主断裂面(断层泥)的上部,打破了以往研究认为断层泥在成矿过程中起隔挡成矿热液的作用、矿体位于其下部的局限认识,这些新认识对于正确构建找矿模型、确定深部找矿有利部位、成矿预测以及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具重要意义.根据矿相学观察和测试研究,可将成矿阶段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黄铁绢英岩化阶段、Ⅲ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重晶石-碳酸盐矿物阶段;深部矿体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测定及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也有深源流体与地壳围岩强烈交换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地表水的参与,应该是燕山期地幔大幅度上涌,岩石圈迅速减薄,造成大规模陆壳重熔活化和岩浆活动,形成新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最终参与成矿.
焦家金矿带、3000m深钻、成矿特征、金矿、胶东
35
P618.51(矿床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600、2016YFC060010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084、41772076、41372086、41503038、41140025;山东地质勘查项目鲁勘字201411号
2019-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289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