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普朗铜矿岩浆混合作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岩浆混合作用是近年来岩石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其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普朗铜矿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段,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矿体产于复式岩体中,复式岩体内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包体粒度较细,多呈椭圆形,其内可见具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针状磷灰石以及具有结构与成分不平衡现象的斜长石斑晶;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富集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主量元素组成上,包体相对于寄主岩SiO2(53.67% ~61.50%)含量较低,MgO(3.12%~5.40%)和Fe2O3T (3.38% ~9.00%)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Hf、P、Ti),无明显的δCe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119.0×10-6~308.9×10-6)与较明显的Eu负异常(δEu =0.56~0.95).以上结果表明,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文章进一步采用多重分形理论解析了包体中Mg、Fe、Ca、Al、K、Ti、P及Ba等元素的分布特征,定量刻画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元素分布的多重分形谱越宽,关联维越小,则岩浆混合程度越高.
岩浆混合、矿物学、地球化学、多重分形、普朗
31
P618.41(矿床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地质调查项目;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5-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18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