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铂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及气液两相三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同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相近,显示两类矿化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它们均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区内辉钼矿化主要发生于109Ma±,而金-铜矿脉石英的Ar~(40)A~(39)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金-铜矿化则主要发生于123.35±0.8Ma.结合矿区已有的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小西南岔矿区金-铜矿化主要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而辉钼矿化则与其后侵位的隐伏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吉林
26
P618.41;P618.51;P597.3(矿床学)
武警黄金指挥部地质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1-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727-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