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引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呼唤着教育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作为现代教育的目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教师的思维是学生思维形成的摇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认真领会教材的实质,掌握思维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巧妙构思,精心设计,发挥自己的教学才智,才能当好学生思维的“导游”;才能克服教师代替学生思维或完全由学生的思维放任自流的倾向,真正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锤炼思维的主要阵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本文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思维素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br> 一、精选精练,深化拓展,提高思维的深刻性<br>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沟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一个思维信息量大、思维空间广阔的问题是开展数学探究的前提和保证。每一道典型的数学例题,无论从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起着“固本拓新,嫁接成林”的功效,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因此,精选精练典型例题是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一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探究,加强不同章节知识间的联系,渗透了一些数学方法,体现了一些数学思想,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逐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题多法的价值并不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道题的所有解法,而在于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灵活地去审视、去思考,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教师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并及时的调整,否则可能造成学生的迷惘和失意,走入误区。
思维引导、数学教学
G633.6;G424.1;G807.04
2014-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