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574/j.cnki.artsexp.2020.03.001
乾隆皇帝与圣因寺本《十六罗汉图》
清代杭州圣因寺藏传贯休《十六罗汉图》,在罗汉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现存其丁观鹏摹本、圣因寺刻石等不同版本,对乾隆朝及以后的罗汉图创作和鉴藏影响深远.该图旧藏本在乾隆第一次南巡时曾被进献清廷,皇帝并未接纳而将其敕归原有"情境",意图成就佳话.至乾隆第二次南巡再见此图,他先后修订尊者名号、题写赞文并命人临摹画作,一方面将贯休罗汉样式保存并进一步理想化,另一方面又使该图像成为传播梵文译音规范的载体,符合"同文之治"的政治理想.从图归原寺到深入参与再创作的过程,可以看出乾隆艺术鉴藏观念的一些侧面,如:收藏目的不止于艺术品鉴,更看重作品文化内涵;既尊重古笔真迹,亦重视摹本价值.乾隆与圣因寺藏《十六罗汉图》的互动,显著地促进了罗汉像在清代的繁荣,成为罗汉图像史和清廷鉴藏史上一段佳话.
乾隆、贯休《十六罗汉图》、杭州圣因寺、丁观鹏
34
2020-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