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574/j.cnki.artsexp.2017.06.001

后殖民时代的徐悲鸿意义再观看

引用
五四时代的徐悲鸿,有痛批中国古老文化、崇拜西洋文化之时代烙印,但他不是出于弱者的民族自卑,而是援引、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他毕生提倡艺术兴国,坚持文化建设、文化保藏和文化输出,不仅开天辟地地改良中国画,且进行了中国画的海外推广.他的亚洲足迹和欧洲巡展都避免成为“被看”的“他者”形象,改写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弱势乃至失声状态,努力与第一世界建立平等交流的对话关系.这使得徐悲鸿极富后殖民时代的当代意义.他启示我们在今天民族化和现代化、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二律背反的焦虑中,既不失去现代性进程中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并坚持发出东方本土自己的声音.当然东方发声也包括一切友好关注东方与世界和平对话、健康发展的人们,这是“全球化”语境中,世界范围内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砥砺共进.

徐悲鸿、后殖民时代、文化建设、文化保藏、文化输出

31

J120.9(中国艺术)

2018-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6-2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艺术探索

1003-3653

45-1077/J

31

2017,31(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