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3653.2003.02.004
60年代:历史的先见与无奈
@@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命运随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成为一些人激烈批判和挞伐的靶子,几乎遭受到灭顶之灾.然而,文化传统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生长之根,对知识人士来说,唯有站在民族的和文化的立场,才能焕发自己的人格精神,才有可能获得与世界文化平等对话的资格.到了六十年代以后,以潘天寿为首的一批老先生,怀着对中国画传统流失的深深的忧患意识,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1959年出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出台的重大举措,是在1961年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会议上,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并撰文在<人民日报>上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主张在浙江美院1962年的招生和教学中首先得到实施,并逐渐形成了全国性中国画系分科教学的局面.
中国画、传统文化、潘天寿、高校文科教材、重大举措、浙江、忧患意识、文化传统、世界文化、人格精神、平等对话、民族、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知识人、美术学、资格、招生、山水、人物
J2(绘画)
2005-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