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621X.2020.06.007
道路建设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民国时期乐西公路的个案研究
随着川政统一和划宁归康,国民政府将西南建设为抗战大后方基地的国防战略基本确立,以及日本在桂南战役中切断了中国的西南补给线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封锁了中国的国际物资救援交通线,连接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乐西公路段,成为了抗战生命线.同时,日军在占领宜昌后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考虑,国民政府把西昌内定为"第二陪都",乐西公路的修筑成为了迁都西昌的重大工程.1939年-1942年,伴随着乐西公路的修筑建设,新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权在西昌逐渐建立,与此同时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工商业企业、电影等文化软实力以及报纸等大众传媒亦逐步在西昌建立,从而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系统网络以及民族国家意识的灌输渠道.由此民国政府通过公路建设实现了物质和权力在凉山地区的全面嵌入,进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力量的共同推进下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塑和国家认同的建构.
乐西公路、民族国家、国家认同、抗战、政权
12
C95(民族学)
国家社科基金"道路建设对对凉山彝族社会的影响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成昆铁路沿线彝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20-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