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弗朗索瓦·米勒:"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我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米勒和巴比松结缘于1849年.
1849年,为了躲避瘟疫,35岁的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五个孩子,举家前往巴黎郊区的巴比松村,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巴比松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民风极大地震撼了米勒.他在这里过上了早出晚归的农夫生活,晚上回到家里,他都会在昏黄的灯光下创作.也正是此时,农民开始走进他的画面.此后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许多法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画作品《播种者》(1850)、《牧羊女》(1852)、《拾穗者》(1857)、《晚钟》(1859)、《扶锄者/倚锄的人》(1862)、《喂食》(1872)、《春》(1873)等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最合适
2022-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