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角柄发育规律与相关内分泌及信号通路检测
鹿类角柄终生有2次发育,第1次在胚胎期,第2次在青春期,出生后角柄的激活和首次发育对于鹿角再生极为重要,角柄的青春期发育对于鹿类个性及等级序位形成、鹿角大小、争夺配偶、种间竞争和应对天敌等有重要意义.利用红外测距仪,开展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角柄生长发育的宏观测量,结合青春期骨膜组织取样、血液激素水平和信号通路表达情况检测,对麋鹿角柄发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成年不同,幼龄雄性麋鹿在第1年秋季开始出生后的首次角柄发育,由毛旋处长出骨质突起,翌年2-3月角柄长至2.5~3.0 cm,逐渐形成初角基,5-6月首次生茸,冬至脱落,此时形成完整的角柄;随青春期发育和年龄增长,角柄逐渐变粗变短;角柄围长由2岁时的(17.17±1.00)cm增加到3岁时的(35.43±0.83)cm,差异极显著(F1,9=4.1281,n=9,p=0.0053);角柄直径由2岁时的(3.66±0.59)cm增加到3岁时的(5.91±0.72)cm,差异极显著(F1,9=3.1740,n=9,p=0.0246).血液激素检测表明睾酮分泌水平与角柄发育密切相关,睾酮分泌水平由1岁时的(564.27±41.16)pg/mL增加到3岁时的(737.96±66.57)pg/mL,差异极显著(F1,9=4.3030,n=9,p=0.0022);分子检测结果也显示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角柄发育过程.研究揭示了麋鹿角柄发育规律,探讨与之相关的内分泌因素及分子表达情况,为今后持续开展麋鹿角柄发育及茸再生机制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角柄发育、麋鹿、内分泌、信号通路、TGF-β、Smads
44
Q344(遗传学分支学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23-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6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