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龟细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绿海龟(Chelonia mydas)繁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自然保护区内绿海龟种群规模的不断增加,细菌性病原感染成为威胁绿海龟(稚龟)繁育安全的首要问题.为深入了解中国绿海龟(稚龟)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在2019—2021年对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患病绿海龟(稚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16S rRNA分子鉴定结合细菌生化鉴定技术,共分离鉴定疑似病原株45株,涉及10个菌属,革兰氏染色显示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弧菌属(Vibrio)细菌19株,占疑似病原菌的42.22%,其中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7株,占分离弧菌的36.84%,属优势弧菌.对溶藻弧菌进行攻毒与病龟组织切片分析,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对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LD50为2.99×106~2.59×108 cfu/mL;分离的溶藻弧菌可以引起中华草龟肠道、肝脏和脾脏组织病理损伤.进一步分析45株病原菌对水产养殖允许使用的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盐酸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可以作为绿海龟感染的应急用药.研究表明弧菌是中国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海龟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对绿海龟细菌性疾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为绿海龟救护提供了临床数据和理论依据.
绿海龟、细菌性疾病、16S rRNA、溶藻弧菌、致病力分析
43
S852.61(动物医学(兽医学))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1KJCX008
2022-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37-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