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潜在捕食者的时空动态
了解同域分布物种的行为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化,从群体行为上判断其生态位分化,是揭示其共存机制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同域分布的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3种潜在捕食者的日活动节律、时空生态位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监测.相关监测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重叠指数和空间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日活动节律以昼间活动为主;金钱豹和黄喉貂的日活动节律也为昼间活动模式,与大熊猫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很高,且在昼间的活动强度高于大熊猫;豹猫为典型夜间活动模式,与大熊猫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低.大熊猫与金钱豹的空间分布重叠程度很低,而黄喉貂和豹猫与大熊猫的空间重叠程度很高.综合时间和空间重叠程度,黄喉貂是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所面临的最具威胁的潜在捕食者.以上结果有助于综合评价秦岭野生大熊猫所面临的潜在捕食压力,为大熊猫种群保护与复壮提供科学依据.
大熊猫、食肉动物、时空分布、红外相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3
Q958.1(动物学)
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项目;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项目
2022-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8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