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127.2019.03.006
发酵床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其对圈养绿狒狒的影响
为了改善冬季灵长类的福利,我们以绿狒狒为例,在上海动物园制做了发酵床来替代传统的硬质地面.2月中旬至3月下旬,监测了发酵床、 笼舍和外部游客通道等处的环境温度变化、 动物对发酵床的利用以及发酵床表层、25 cm、50 cm、75 cm深处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估发酵床对绿狒狒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床经历一个生温发酵期后,逐渐进入稳定期,内部温度稳定在28℃—30℃之间.绿狒狒改变以往挤在取暖设备附近的行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发酵床上活动,翻动发酵床,寻找并采食里面滋生的各种甲虫和蠕虫.从发酵床上共检测到41个门的细菌.表层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复杂,OTU数量、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都高于其他3个深度.在绿狒狒挖掘最大深度范围内,共检测到13个属的有益菌,总相对丰度为42.26%;潜在致病菌有4个属,总相对丰度为11.08%.试验期间,绿狒狒从行为、 消化机能(基于粪便的判断)、 精神状态等方面未见异常.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作为笼舍的地面对绿狒狒是安全的,并在冬季带来更好的福利.
发酵床、绿狒狒、细菌群落、安全
40
Q93(微生物学)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JB100404
2019-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7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