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9104.2018.02.003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史揆要
在先秦,真、善、关密不可分,艺术与诸子学说更是交织在一起,它们从美与艺术的外部规律入手,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母体,但实用艺术理论则因其远离哲理而首先独立.尽管儒家将其补入经典,《考工记》仍顽强地体现出实用艺术本体论的独有属性.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转型时期.人们的认识已不局限于诸子美学,也不满足于外部规律探讨,而拓展和深入到艺术各个门类.在唐代,门类艺术理论进一步发展,构成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得以形成.宋代以后,各种艺术门类基本健全,理论上同样显示了前所未有全面和成熟,涌现出一些具有总结性的有关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创作问题的著作.晚清学者刘熙载的《艺概》一书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著者标举“观其全”和“兼通”,用“艺”这个词将文、诗、词、曲、书法等艺术形式囊括其中,与后世谈论的艺术学基本概念暗合,在艺术理论史上,体现着承前启后、继往开采的独有特色.
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理论、先秦、中古、近世、刘熙载
34
J02(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2018-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0-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