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9104.2013.z2.111
淮海戏艺术论
淮海戏发源于连云港市(古称海州),是苏北地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大约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1943年底,苏北抗日民主政府将其冠名为“淮海小戏”,1954年9月由江苏省文化局正式定名为“淮海戏”.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淮海戏的起源历来莫衷一是,经大量事实考证,以“海州起源”说较为合理.淮海戏音乐声腔体系经历了“打门头词”、“班社形成”、“战争时期”和“建国之后”四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好风光]、[东方调]为男女唱腔主调,以[二泛子]、[诉堂调]、[金凤调]、[龙门调]等为辅助曲调的较为完整的声腔体系.淮海戏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它的舞台语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民生的原生态,具有最为普遍的美学意义.传统戏《皮秀英四告》是淮海戏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剧目之一.
淮海戏、起源、丘葛杨、声腔体系、传统剧目、平民化
J80(戏剧艺术理论)
2014-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