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09/j.cnki.cn32-1825/te.2022.01.019
下扬子区孤峰组—大隆组露头剖面特征与岩相变化
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和大隆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勘探目的层位.然而,由于两者在时空分布上都存在明显的岩相变化,使得其在区域地层划分及对比中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油气资源勘探及潜力评价工作.因此,本文对下扬子区孤峰组及大隆组的6条典型野外剖面进行详细梳理并总结其岩石地层特征,进一步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其垂向及平面的岩相展布及变化,结合总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来探讨其页岩油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下扬子区孤峰组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呈厚薄相间的变化特征,其沉积中心大体位于繁昌—芜湖及句容—溧水一带;孤峰组岩性基本上可分为三段,其中中部硅质岩—泥岩段在区域上稳定发育且厚度较大.大隆组在区域上厚度变化不大,但受古地理格局影响,在区域上岩性分异较明显,其硅质岩段主要发育在皖南地区,而在苏北地区则相变为泥页岩.下扬子地区孤峰组和大隆组TOC高,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总体上处于生气范围内,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孤峰组及大隆组中上段TOC最高,是页岩气有利勘探层位.区域上,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广盆地及无锡—苏州地区是页岩气有利勘探地区;而宣广—煤山盆地、句容丹阳—黄桥—泰州地区页岩成熟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页岩油勘探前景.
孤峰组、大隆组、岩相、页岩油气、下扬子区
12
TE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课题
2022-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215-23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