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603.2016.01.014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驱油方式实验
针对中东地区部分碳酸盐岩油藏以孔隙型储层为主、裂缝和溶洞不发育、渗透率较低的特点,在分析中东某油田A油藏流体物性的基础上,开展提高采收率驱油方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驱可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流动性改善,即使在非混相条件下也可提高采收率;在A油藏的储层条件下,注伴生气不能实现与原油混相,注二氧化碳则可以实现混相;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采收率最高,伴生气—水交替非混相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收率;水驱后再进行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采收率可提高近20%,而注伴生气非混相驱后再进行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采收率仅提高2%左右.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际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宜进行气体非混相驱与混相驱组合的驱油方式,可先进行水驱,然后进行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非混相、混相、水气交替
23
TE344(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整体优化部署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E-2501
2016-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