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603.2016.01.007
远源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及控制因素——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秦皇岛32-6油田NmⅡ2-4小层属于远源砂质辫状河储层,依据Maill河流构型分类方案对其进行构型单元的划分,并分析各级构型单元的成因、特征、识别方法和拼接关系.5级构型单元为整个辫状河道;4级构型单元包括河道、心滩及河漫滩3个微相级单元,纵向上存在河道-心滩-河漫滩、河道-河道、河道-心滩-河道和河道-心滩-河漫滩-河道4种拼接方式,横向上存在河道-心滩、河道-河漫滩和心滩-河漫滩3种拼接方式;在3级构型单元划分中,把河道单元划分为河底高能滞留单元、下部高能充填单元、中部加积单元及顶部低能废弃单元4个单元;心滩划分为垂积体和落淤层2个单元,河道单元内部的4个3级构型单元在纵向上有滞留-充填-加积-废弃-滞留型、滞留-充填-加积-滞留型、滞留-充填-滞留型3种拼接模式;心滩单元垂积体间的接触关系分为接触型和隔离型2类.储层构型特征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条件、水体能量及物源供给量、沉积基准面升降和构造运动.
远源砂质辫状河、构型单元、拼接模式、控制因素、秦皇岛32-6油田
23
TE112.23(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38
2016-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