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603.2015.06.013
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研究——以温米油田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储层为例
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加剧,严重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以温米油田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低孔、中—低渗透储层为例,基于岩性、沉积及微观特征分析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控制因素,综合动、静态资料确定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的方法及评价标准,并优选动、静态参数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受岩性、沉积相及微观特征控制;其静态特征表现为岩性粗、物性好,沉积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流线上;动态特征表现为吸水剖面存在差异,油井含水率突然升高,示踪剂水线推进快,突破厚度小.研究区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标准为:层内渗透率大于或等于40×10-3 μm2,层内渗透率级差大于或等于20,孔喉半径大于或等于3.6 μm,月含水率上升率大于或等于30%,单层吸水率大于或等于50%.
低渗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方法、综合评价指数、温西一区块
22
TE348(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2011B-1205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