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中话剧的”乾坤大世界”
整个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话剧运动除了”爱美剧运”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实则,上海以大世界为首的游乐场中充斥着诸多的商演新剧团体,优美社、导社、竞社、尚乐社、华光剧社、联友话剧社、上海话剧社等.他们的演出不仅是早年新剧运动的延续,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见证了舶来品话剧”中国化”转型的历程.大世界游艺场中观众主体是当时上海市民社会的中下阶层,他们普遍文化不高,收入低.为使这一人数众多的阶层成为话剧商演的消费群体,游艺场中的话剧通常借鉴了传统戏曲、章回小说和曲艺的内容,改编为下层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目,其自身的表演技艺亦日渐提高,渐渐地摆脱了早期新剧每日换剧的窘境,剧目亦有剧本可据,对白以”白话”为主,从而完成了”中国本土式”话剧的转型,是中国话剧历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大世界、话剧团体、职业演出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上海话剧史料集成研究1842—1949”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BB018
2021-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