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台湾符号·台湾意识
“台湾电影”的概念是不是有丰富的内涵?2000年前后台湾电影产业跌入谷底,当局意图支持电影产业的“辅导金政策”和扩大台湾电影影响力的“金马奖”评奖也被质疑、批评.2001年,台湾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特别身份加入WTO后电影市场完全放开,台湾电影命运堪忧.但是,台湾青春电影类型却在不断积蓄力量,随着电影新生力量崛起,市场回暖,终于迎来了2008年《海角七号》的票房奇迹.此后,台湾电影渐渐复苏.新世代台湾电影有着清晰的内涵,多以青春电影为主,人物、场景、故事都和“在地”的现实要求相呼应, “尽是俗世尽是人情尽是奇迹”.台湾电影的风格确立和产业复兴是台湾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台湾文化、政治、经济诉求的自然反应.台湾电影的发展既要突出商业化,扩大类型电影的尝试,又要适应华语文化圈的观影心理,突破本岛电影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进而表现和传达深层的“台湾意识”.
台湾电影、台湾符号、在地性、台湾意识
2014-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