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5047.2005.03.002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
老舍开创的"京味现实主义",形成了中国话剧特有的民族化传统,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民族志现实主义和都市民族志等角度,对老舍的<龙须沟>、<茶馆>、苏叔阳的<左邻右舍>、李龙云的<小井胡同>、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郑天纬的<古玩>等进行阐释,全文分三个部分,一、京华:人和事的况味;二、京韵:民俗化的风味;三、京白:口语化的趣味.这些剧作家的剧作,通过焦菊隐为总导演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构成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传统.90年代以后,"京味现实主义"也发生了现代甚至是后现代的转型与流变,一些编导也进行了一些实验,如林兆华导演的老舍的<茶馆>和过士行的"闲人三部曲"(<鸟人>、<鱼人>、<棋人>)等,他们似乎是对"京味现实主义"的一种解构.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文化想象
I20;J8
2009-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