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0681.2013.z2.042
农村成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一、引言
一个地方的民间手艺、乡土文化,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其原本合适的外界土壤,那种缓和的、细针密脚的、岁月悠长的农耕文化土壤很容易被剥夺,纯手工作业逐渐被机械化替代.使这种承载着老一辈人青春岁月、新一代人童年情结的民间工艺很容易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灰飞烟灭.对于这一类农村特殊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地方政府很重视,各界媒体也对此很感兴趣,但是真正要将这些处于文化夹角中的民间工艺抢救、传承、发扬,当地的乡镇成校是一个能发挥独特作用的很好平台.村民的召集、培训的开展、活动的组织、口口相传的授教……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能真正贴近农民、将农民和政府紧密对接起来的,主要还是各乡镇成校.
农村、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工艺、地方政府、新一代人、乡镇、乡土文化、文化土壤、童年情结、农民、进程、工业化、独特作用、机械化、作业、组织、兴趣、细针、文明
K89;C95
2013-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