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6450.2017.12.016
纵隔留置引流管对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留置纵隔引流管对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45例,采用经左胸(Sweet)或上腹右胸(Ivor-lewis)术式,吻合口均位于胸腔内.其中放置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后关胸(对照组)22例,放置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后再于食管床放置纵隔引流管(研究组)23例.比较2组患者吻合口瘘确诊时间、术后平均最高体温、平均白细胞计数峰值、治愈时间、心肺并发症、病死率以及预后随访吻合口狭窄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确诊时间组早于对照组(t=3.834,P<0.01),且纵隔引流管的引流量约占胸腔总引流量的70%[胸腔总引流量(753.6±136.4)ml,纵隔引流量(536.8±108.3)ml];研究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平均白细胞计数峰值低于对照组(t=8.965、6.185,P<0.01),吻合口瘘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37,P<0.01).术后对侧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例数少于对照组(χ2=2.522,P<0.05),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2.741、1.755,P<0.05),但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7,P>0.05).结论 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有助于早期发现吻合口瘘、更好地通畅术后胸腔引流、降低对侧胸腔积液发生率、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症状、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吻合口瘘的治愈时间、降低吻合口瘘所致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对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与否无明显影响.
食管癌、手术治疗、纵隔引流管、吻合口瘘
16
R73;R65
2018-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48-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