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658.2009.05.00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构造特征及其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断裂体系和构造发展演化分析,指出铀成矿受断裂控制明显,主矿体就位于盆地内主要隐伏断裂附近,断裂活动对成矿起建设性作用的同时也起一定的破坏作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决定了成矿过程,目标层抬升剥蚀出露地表的时期和持继时间的长短对成矿类型和成矿阶段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据此将成矿划分为潜水氧化阶段、早期古层间氧化阶段、晚期古层间氧化阶段和新层间氧化阶段.两期古层间氧化阶段地下水流动方向以SE向为主,铀源区主要是富铀的阴山山系,形成了分别为120 Ma 和80 Ma的铀矿体.新层间氧化阶段地下水流动方向为NW向,铀源区为相对贫铀的吕梁山山脉,单独由其控制的地段铀矿化较差,但新层间氧化带与古层间氧化带相互叠加改造地段,矿化程度明显提高,形成20 Ma和8 Ma的铀矿体.
鄂尔多斯盆地、断裂构造、构造发展演化、铀成矿阶段、铀矿化
25
P612(矿床学)
本文研究工作得到国防科工委"核能开发二期"项目和国家"973"项目2003CB2146
2009-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7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