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农用地土壤钼测定与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缺钼土壤区,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土壤钼含量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淮北平原典型土壤区511km2 为研究区域,按照1 件样品/km2 采集0~20cm深度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全钼、有效钼、TFe2O3、Al2O3、SiO2、P、Mn及有机质含量与pH值等指标含量;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制约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砂姜黑土中全钼和有效钼含量以缺乏为主,全钼、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分别高达93.3%、87.3%;全钼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Mn、TFe2O3、P 及硅铝率(即土壤中氧化硅和氧化铝含量的比值)的影响,pH值、有机质为制约砂姜黑土有效钼含量较低的重要因素,pH值、有机质与有效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0.117;②潮土中全钼较缺乏、中等、较丰富土壤比例分别为 31.2%、28.4%、21.1%,全钼含量主要受Mn、P、有机质的影响;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为 86.2%,全钼含量低是有效钼含量缺乏的主控因素.综上所述,研究区土壤中有效钼含量总体缺乏,建议当地综合考虑土壤有效钼含量及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科学施肥,针对砂姜黑土应注重施用有机肥,潮土应合理施用钼肥.
农用地、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生物有效性、pH、有机质、安徽省淮北平原
42
S151.93;O657.63;O657.31(土壤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
2023-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6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