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工程中氧化剂需求量的测算研究现状
原位化学氧化(ISCO)修复技术由于修复周期短、效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污染修复.ISCO修复中所需的氧化剂的剂量通常用氧化剂需求量来衡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剂量过多或过少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氧化剂需求量的准确测算对于获得良好的工程修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氧化剂需求量的组成及定义进行梳理、统一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相关测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ISCO修复中总氧化剂需求量(TOD)的组成包括污染物氧化剂需求量(POD)、天然氧化剂需求量(NOD)和氧化剂分解量(DEO).NOD和DEO的存在为有机污染物有效的修复降解和TOD的准确测算带来了挑战.氧化剂需求量的测算方法可以分为实验法和化学计量模型法两大类,实验法又可以分为批实验法、柱实验法、注抽实验法和反应动力学模型法,批实验法的是目前应用目前较为最为广泛.在实验法中,同一样品的不同时间点获得的氧化剂需求量差距可以达到 37%,因此应把污染物浓度在氧化作用下降低到目标限值所需要的时间作为氧化剂需求量的测定时间,并且为了更为精准地提供氧化剂需求量,有必要使用带有测试条件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表示.目前的氧化剂需求量测算方法多针对于高锰酸钾氧化剂需求量.芬顿试剂和臭氧等分解性较强的氧化剂的DEO可能达到TOD的50%以上,现有方法对DEO的准确测算仍面临困难,应予以特别关注.除了需要开发出能够准确获得DEO的测算方法,场地施工条件对TOD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探究,氧化剂需求量的测算仍需一个更为科学的工作流程或指南.
原位化学氧化、氧化剂需求量、实验法、化学计量模型法
42
G264.3;TQ031.7(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275
2023-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7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