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898/j.cnki.11-2131/td.201712010187
世界范围内代表性碧玉的矿物特征和成因研究
由于碧玉的样品来源、测试技术单一,有关碧玉的成因及其与大理岩型软玉之间的成因差别都不明确.本文采集了我国青海、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全球代表性碧玉样品,采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稳定同位素质谱等技术进行岩相学、矿物组成、微量和主量元素、氢氧同位素测试,对碧玉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和澳大利亚大理岩型软玉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明确两种类型的软玉之间的成因差别.碧玉样品测试结果表明:①碧玉的主要组成是透闪石,次要矿物有石英、滑石、黑云母、铬铁矿、石墨、石榴石等;②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值-69.763‰ ~-29.251‰,δ18 O值4.7‰ ~13.4‰)显示由明显的变质水组成;③全岩Fe2+/(Mg+Fe2+)值为0.11~0.32,Cr含量约22.9~3400μg/g,Ni含量为700~1800μg/g,表明了明显的幔源物质参与成矿的特征.通过对比发现,碧玉与大理岩型软玉的地球化学性质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别与两者的产出环境有关:大理岩型软玉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受控于花岗岩和镁质大理岩,而碧玉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幔源物质组成和变质流体相关.
碧玉、地球化学、软玉、成因
37
P619.281;P575.1;P575.2(矿床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矿产地质志"DD20160346;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YWF201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044
201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7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