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898/j.cnki.11-2131/td.2015.02.003
基于SEM-EDS及GC-MS技术研究有机氯分子结构对零价铜脱氯机制的影响
零价铜作为一种廉价金属很少应用于促进氯代有机物脱氯研究,其原因是零价铜的催化还原脱氯活性差,且反应机制复杂.本文采用机械球磨技术制备了Cu-Fe和Cu-Ni合金,研究零价铜在不同微观环境下对对氯苯酚(4-CP)的脱氯行为,旨在考察有机氯分子结构对零价铜脱氯机制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色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铜原子的微环境及有机氯分子结构均影响铜的脱氯机制.在Cu-Fe体系中,Cu遵循经典的催化加氢脱氯机制,4-CP的降解产物为苯酚;Cu-Ni体系的还原作用来源于零价铜,其中的镍金属并未起到催化加氢作用,Cu-Ni合金及单独零价铜对4-CP的降解产物是环己酮.零价铜对4-CP的降解率可达70%以上,而Cu-Fe体系的降解率仅为34%,两者对芳香族氯代物的降解效率差距显著.零价铜能够降解化学稳定性高的4-CP和苯酚,但不能降解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脂肪族氯代有机物(如一氯乙酸和二氯乙酸),因此认为零价铜脱氯机制并非传统的催化加氢机制,而是遵循直接电子传递还原机制,且有机氯分子的苯环结构是零价铜直接电子传递还原的诱因.
氯代有机污染物、零价铜、铜系合金、脱氯机制、机械球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34
O657.63(分析化学)
北京农学院促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专项计划BNRC&YX201412;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207077
2015-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6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