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12-7939.2020.02.006
探究我国早期音乐创作中和声运用的民族风格问题——学习樊祖荫先生传统多声部音乐理论有感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新音乐告别了最初借用西洋曲调填词的“学堂乐歌”形式,开始走向自主创作音乐的新时期,20-40年代是这个新时期从起步到初步成熟的阶段,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作曲家百年来创作多声部音乐进行风格探索的早期阶段①.尽管当时我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理论研究尚属空白,但扎根于人民生活的民间传统音乐,依然对作曲家的多声部创作思维产生了影响.这种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也正是中国作曲家在和声运用中探索民族风格并不断取得经验的最重要因素.樊祖荫先生数十年来对我国多声部民歌,以及在传统音乐范围内更多乐种的多声部形态,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精辟的理论阐述,为我们研究中国作曲家在和声运用中探索民族风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早期创作、和声运用、民间多声、风格探索
J609;S811.5;TP301.5
2020-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