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 聚沙成塔——从两例古谱译解看“同均三宫”理论的实践意义
一、引 言
“同均三宫”是20世纪80年代黄翔鹏先生的重要理论创建之一,对推动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纵深发展影响深远.黄翔鹏曾于1982年8月12-13日及17日上午,在教育部委托山东师范大学在烟台举办的“全国高师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上做“乐律学”专题讲座,第一次提出“同均三宫”理论.时隔三十年,《中国音乐学》连载了杨成秀据刘再生先生所存当时讲课录音和听课笔记整理的讲稿.黄先生在这份讲稿中,专门论及传统宫调的律声系统,提出古音阶、新音阶和清商音阶并用的观点,并列表给出黄钟均的七个律名,以及三种音阶“在一个均的七个律上”建立的调式.
同均三宫、实践意义、聚沙成塔、含英咀华
J609.2;G275.1;I2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BD063
2018-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