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笛曲编创特征管窥
20世纪50年代伊始,随着一大批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如《姑苏行》、《鹧鸪飞》、《幽兰逢春》、《早晨》、《三五七》、《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枣园春色》等的出现,翻开了笛子文化艺术从伴奏到独奏、从幕后到台前的全新篇章,曾形成了以赵松庭、陆春龄代表的"南派"和以冯子存、刘管乐代表的"北派"等不同的笛乐流派.当进一步追溯各位艺术家代表曲目的渊源时,会发现其都有各自的地方民间音乐背景:冯子存笛乐作品多出自二人台,如《放风筝》、《喜相逢》等;刘管乐作品则脱胎于河北吹歌,如《卖菜》、《荫中鸟》;陆春龄作品多来自江南丝竹,如《欢乐歌》、《中花六板》等.赵松庭虽常被视为南派代表人物,但其《三五七》、《二凡》等作品风格粗犷,与婉约的江南曲迥异而具浓郁的婺剧风格.
赵松庭、编创特征
J632.11;J603;I206.2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