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晋北耍孩儿的曲式结构探析

引用
@@ 纵览中国戏曲声腔演变史,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三百多年前曲牌联缀体"一统天下"的主线上,即可发现自金代之后,在北曲、南曲及其后的明清传奇中,有一个重要的套曲曲牌--[耍孩儿]活跃于长汀以北的众多民间戏曲剧种(乃至曲艺)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作为一个剧种名称的,有晋北耍孩儿;作为一个剧种主腔曲牌的,有罗戏;作为剧种里几个主要腔调(或板类)之一的,有大弦戏、北调、二夹弦、四股弦、落腔、咳子戏等;作为一个独立曲牌(或腔调)在剧种中被保存下来的,有晋北道情、晋西道情(亦称临县道情,[耍孩儿]在晋西道情中称为[终南调])、洪洞道情、越调、四平调、柳琴戏等;[耍孩儿]曲牌的部分结构特征在某些唱腔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河南曲剧、汉调二簧、宛梆、卷戏等;至于与这一曲牌有一定关联或仅仅作为伴奏曲牌(唢呐牌子)被保存下来的戏曲、曲艺就更多了,如秦腔、山西蒲剧、晋剧、雁剧(北路梆子)、晋北道情中之[耍娃子](亦称[耍娃娃]、[娃子]),京剧中之[南罗]、[柳枝腔],湘剧中之[柳子腔],滇剧、桂剧中之[七句半],闽剧中之[打棍皮],鲁中之单弦牌子戏,苏北之柳琴戏,以及豫剧、怀梆、怀调、大平调和越调等,除怀梆称[耍猴](疑为[耍孩儿]之讹传),其余各剧(曲)种中皆称[娃娃],从而构成了一个广袤而多彩的"耍孩儿文化带",显示出独特的声腔特征.

曲式结构、耍孩儿

J624.1;J825;I206.6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4-10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音乐研究

0512-7939

11-1665/J

2010,(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