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897.2007.03.009
真正的天堂
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鲁比小镇和女修道院在一定意义上分属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里的语言的象征和符号层面,正如语言中的象征层面力求维护一种稳定性,鲁比小镇在捍卫种族主义和男权制的同时也在维护单一的制度,而和语言中的符号表现出的异质性一样,女修道院由于充斥着被主流团体所排挤的边缘人也被看作是一个异端分子.克里斯蒂娃认为语言这种指意过程成为可能是因为语言中象征层面和符号层面的辩证运动,而言说主体应该是过程中的主体,虽然具有象征性的稳定,但是也随时受到符号的分裂性驱动,那么《天堂》中真正的天堂并不在那个封闭、狭隘的鲁比小镇,因为真正的天堂应该和文中的修道院一样是一个建构中的天堂.
托妮·莫里森、《天堂》、克里斯蒂娃、象征、符号
I1(世界文学)
2008-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9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