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897.2005.02.013
新时期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
@@ 18世纪欧洲的"中国文化热"和随之而来的西学东渐,从欧亚大陆两端,拉开了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对话的大幕.由来华的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神父和殷弘绪神父的法译元杂剧<赵氏孤儿>、<诗经>等先驱译作所引发、由18世纪一代文化巨子伏尔泰的剧作<中国孤儿>所开启的中法文学首次对话,表现了法国文学接纳东方文学的主动姿态和开放气度.当<赵氏孤儿>作为西去的中国文化首任使者,在18世纪"中国热"、"东方热"的热潮中周游欧洲一个多世纪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新旧剧变的中国作家也以同样开放的气度,迎来了法国文学的第一位使节,这便是林纾1898年所译介的小仲马之<茶花女遗事>.以<茶花女>这部"神奇"的先驱译作所拓开的译介法国文学的涓涓细流,在不长的十余年间,便逐步汇聚成一股浩荡奔涌的法国文学大潮,从地球的另一端,涌向东方和中国.
在中国的接受、法国文学
I1(世界文学)
2005-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