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湖泊水体中有色可溶性物质的生物光学模式
通过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对长江下游的太湖、巢湖、龙感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物质的光吸收及荧光特性的研究发现:在对S值进行测定时,所测得的S值为0.0046nm-1(SD=0.0015,n=284),与文献中的0.014nm-1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的DOC受到激发后在蓝光波段释放较强荧光的缘故;荧光强度与水体中DOC含量之间的关系较难确定,DOC与350nm光吸收(a(350nm))之间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其相关值达到0.673(n=284);荧光强度与a(350nm)之间线性关系相对较弱,其相关值为0.497(n=214);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用荧光的方法直接测定DOC含量的可信度相对较低,而直接利用光吸收测定的可信度较高.
有色可溶性物质、光吸收、荧光
9
TP79(遥感技术)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资助项目SJ2004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6012
200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8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