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0238.2010.02.003
"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说解试析——兼论孔子对《书》的阐释
<论语·宪问篇>: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对于"高宗谅阴,三年不言"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谅阴"的解释,一是对"不言"的解释,一是对"三年之丧"的解释.从汉至于清代,"谅阴"之义,存在两种主流的解释,一是指居丧之处,一是指信默."不言"之义,亦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不言政事,一是指不说话.对于"三年之丧",则多无异议.由于今古文家所作的结论均有其文献依据,目前史料尚不能断定何者正确.相比较而言,<尚书大传>"高宗居丧时,三年不言政事"的说法显得更合情理.这与孔子的解说相一致,并且也有文献的依据.
孔子、论语、尚书
31
B2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江西省社科规划2009学科共建项目:《论语》引《尚书》阐释学研究09WX233
2010-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