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视阈下智能教育的场景建构及应用模式分析 ——国内外近十年人机协同教育研究综述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其本质在于人和机器智能发挥各自特长,人机协同工作,两者共同实现人机协同智能.人机协同的概念演进,先后经历了人机共生、人机协作、人机融合三个阶段.实现人机融合在于强调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的优势互补,以产生新的混合增强智能.在过去的10年间,关于教育教学领域人机协同主题的研究,理论上关注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实践上关注于模型建构和资源平台设计,反思中则关注于人机协同背景下师生的角色与素养变革.在面向教师端的人机协同场景中,主要体现为人机协同的整体化教学设计、智能测评、协同学情感知、人机协同教研与备课等.在面向学生端的场景中,人机协同自适应学习已成主流,并显现出自我调节、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四方面特征,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场景下的人机协同日显重要.在非正式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场景下的人机协同,主要体现为对亲子互动的促进;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场景体现为将各类学习平台作为学伴和助理,场馆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则更多体现为学习陪伴者和解说者.
教育人工智能、智能教育、人机协同、场景建构、应用模式
40
G434(电化教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基于学习分析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2022-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