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转向中的场所感: 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研究新视角
随着学习理念的快速更新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空间变革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过度追求速度与规模,会造成校园学习空间均质化现象,致使学生产生场所感不强、学习投入度低等问题.场所感作为空间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人对某一特定场所的情感依恋、身份认同和功能依赖,可以为解决当前学习空间中存在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对教育领域中场所感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意义在于,厘清了教育领域的场所感研究现状及学科关系、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阐明了场所感的生成机理,即场所感的生成是一个由人、场所、过程所组成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对这些因素施加控制就可以促进或限制场所感的生成与发展.对学习空间中场所感技术促进策略的阐述反映出技术可以从场所依恋、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三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场所感.依据场所感的生成机理来设计具体的促进策略在于:利用体验增强类技术和场所定位类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学习空间场所感.场所感理论为学习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框架,对完善校园学习空间重构和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场所感、学习空间、空间转向、场所感技术促进、5G技术
37
G420(教学理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性阅读研究"A1308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9-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