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04/j.cnki.issn1671-5365.2023.03.10
上海"孤岛"时期鸳鸯蝴蝶派与左翼的文学互动
1937年11月上海租界形成"孤岛",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成为"孤岛"文坛上的重要力量.因为面对抗战现实所持有的态度不同,鸳鸯蝴蝶派此时的创作姿态分化成以包天笑为代表的抗战立场及以周瘦鹃为代表的消闲取向.包天笑的战时书写具有区别于左翼文学的"后方"特征,周瘦鹃们的消闲取向是体验"孤岛"情绪后所采取的与左翼不同的生活态度.鸳蝴与左翼的合作、对立、互渗是上海"孤岛"时期独特文化空间内的特殊产物,同时也展现了"孤岛"文学复杂的创作机制与生态环境.
上海"孤岛"、鸳鸯蝴蝶派、左翼、互动
23
I206.6
2023-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