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5365.2016.11.007
《恢复》和"革命后"郭沫若心理探微
长期以来研究者执着于对《恢复》诗集艺术性的探讨,反而遮蔽了该诗集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作为一部诗集,《恢复》艺术价值并不高,但文本的混杂性甚至艺术上的种种缺陷却恰恰可能是探究国民革命失败以后郭沫若心理变化的切入口."革命后"的种种挫败感是探索郭沫若心理状态时不能忽视的情感要素.一方面,几首与女性、故乡、童年相关的诗歌乃是种种挫败之后诗人自我治疗和自我重建的象征;另一方面,离开革命中心的郭沫若丧失了在现实中行动的可能性,诗歌就变成了诗人达成愿望的一种间接途径,诗人通过语言的暴动来代替行动的欲望,由此也带来了《恢复》的诸多特点及艺术缺陷.
恢复、郭沫若、心理探微、挫败感、自我治疗、语言的爆裂、行动替代
16
I206.6
2016-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0-45,70